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各设区市教育局、省部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快培养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就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初、中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河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职业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峻挑战。伴随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是:实验实习设备老化,实训工位不能满足扩大了的办学规模需要;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匮乏;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切合实际,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脱节,人才培养模式与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相吻合的程度不够;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理念没有深入贯彻到教学改革实践之中,教学效率不高,专业图书和现代化信息资源不足,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更深的层次上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摆在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合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各职业学校应科学分析自身的专业性质、特点、服务范围和办学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不同专业的入学基础、基本学制和人才培养规格,明确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和相关的知识、能力及基本素质要求,使他们成为胜任第一职业岗位并具有一定自主发展能力的合格劳动者。
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由书本知识传授为主向书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并重的转变。各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企业职工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四大任务,主动积极地开展好面向社会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其他教育服务,努力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强烈愿望。
三、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一切工作均需围绕教学展开,为教学工作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强化职业学校校长的质量责任,把人才培养质量做为衡量学校一把手工作业绩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经费投入要优先保障教学工作,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学费收入和校办产业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教学;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合理调整学校的机构设置,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职教特点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调控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学校的评先、评优和福利、奖金要向一线教师倾斜,逐步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制度。
四、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和结构优化工作。要按照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流向,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优先发展与我省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相吻合的若干重点专业,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若干特色专业,灵活办好面向区域传统产业和艰苦行业的专业。
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规模化、品牌化的专业发展要求,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工作的领导。要按照专业设置标准,指导和规范所属学校的专业建设;要运用经费投入、评估等政策措施,引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要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基本覆盖区域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各职业学校要结合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认真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投入,逐步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骨干(特色)专业群;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及教学指导制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区域产业优势不明显的地方,可借助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与骨干专业学校联合办学,作为它们的生源基地。
五、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要求出发,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工种),专业课和实习课占总学时的比例应在60%左右;一般专业不低于4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应在10-20%。
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从明年起,省将拿出专项资金,制定若干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标准,启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评选和奖励一批优秀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省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好技能比赛、优质课评审、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等活动,引导和强化职业学校的质量意识。
六、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密切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借鉴“双元制”、BTEC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一体化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倡导使用具有职业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要按规定保证职业学校在校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
要改革教学考核办法,将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毕业生技能考核工作。凡是有国家统一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专业毕业生,要全部参加技能等级考核;国家没有统一标准的,学校要根据用人单位职业岗位需要制定明确的专业技能标准,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七、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要50%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30%;连续两年以上聘请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应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逐步加大兼职比例,形成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授的机制;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提高专业带头人的教学业务能力、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各设区市要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各职业学校要有教师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实践中学习,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不少于二个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省从明年起启动首批30个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500名专业带头人和4000名“双师型”骨干教师。
八、强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优先保证校内骨干专业的基本实训实习条件,保证学生必要的实习工位。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
今后,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在重点专业领域形成一批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
九、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要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使用的通知》为指导,开设好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四门德育必修课。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要加强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板报校刊出版等活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力。
十、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明确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要加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要按照河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及时准确地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推动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式下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要进一步完善职教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发挥其作用。从明年起,对省级重点以上的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评估结果将按照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及时公布,对不及格的学校亮黄牌,并规定期限进行整改,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